荃湾线为当时四条规划路线之一,为第二条通车路线,但曾经多次作路线上的修改。
早在早期系统,荃湾线只由荃湾西通往太子,在「修正早期系统」后,改由荃湾至太子,
1982年5月10日,荃湾至荔景站一段首先通车。同月17日,正式取代了修正早期系统,
修正早期系统改终点站为油麻地,及正式更名为观塘线。
荃湾线亦是在地铁系统中拥有最多转线站的一线,所以荃湾线非常繁忙。
而且在多条支线中,车站改名最多的一线。
荃湾线车站一览
以下是各站的简介 :
荃湾 Tsuen Wan
TSW
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为荃湾线下行终点站。
该站因为邻近市中心的巴士总站,故此为该站带来不少人流。
本站以北为荃湾地铁车厂,原计划为荃湾西站。
大窝口 Tai Wo Hau
TWH
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附近并没有任何比较大型的建设以及广场,
故此人流应为全地铁中最少的一站。
葵兴 Kwai Hing (初建议名:葵涌)
KWH
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此站为架空车站之一,
因邻近葵兴邨而名为「葵兴」站,因附近多为工厂,所以人流一般。
葵芳 Kwai Fong (初建议名:垃圾湾)
KWF
因邻近邻近葵芳邨而名为「葵芳」站,邻近有多个商场广场及巴士总站,
所以此站人流尚多。
茘景 Lai King
LAK
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此站为东涌线与荃湾线的转线站,
故此不少人在此站换乘东涌线往返东涌、港岛线各站。
美孚 Mei Foo (原名:荔湾)
MEF (初建议名:荔枝角)
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因美孚新邨的落成,而取名为美孚。
该站与西铁站连接,所以人流稳定。
荔枝角 Lai Chi Kok
LCK (原建议名:长沙湾)
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邻近工厂及多个屋苑,但真正的荔枝角并不在此,
而是在美孚站所在的地处,所以原建议名较为准确。人流只属一般。
长沙湾 Cheung Sha Wan
CSW (原建议名:苏屋)
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此站邻近苏屋邨,所以原建议名取名「苏屋」。
昔时在附近有工厂大厦,所人流稳定,但在政府清拆后,
该站人流不太稳定。
深水埗 Sham Shui Po
SSP
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邻近不少批发市场及商场/广场,
所以此站人流非常多。
太子 Prince Edward
PRE
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受渠务的影响,昔日此站传来阵阵「异味」。
但随着加设幕门,此阵味已经大减,但其臭味却留在管道内,不能消散。
为荃湾线与观塘线第一个转车站,故人流亦非常多。
旺角 Mong Kok (原名:亚皆老 Argyle)
MOK
于1979年12月31日启用,是修正早期系统在九龙区最后一个落成的车站。
因为邻近各大广场以及在旺角的中心地带,所以使用率一整天也是非常高。
油麻地 Yau Ma Tai
YMT (原名:窝打老 WaterLoo)
于1979年12月31日启用,1982年4月26日起成为观塘线的终点站。
由于不就近的购物广场,所以人流不算多。
佐敦 Jordan
JOR
于1979年12月31日启用,邻近为酒店及广场,人流尚算稳定。
尖沙咀 Tsim Sha Tsui
TST
于1979年12月31日启用,位于尖沙咀的最中心位置,
而且邻近有非常多广场及博物馆,人流极盛。
金钟 Admiralty
ADM
于1980年2月12日启用,这是荃湾线及港岛线的第一个转线站,
所以常常出现「樽颈」的清况,人流非常多。此站月台的弯度比其他站大,
所以月台空隙亦比较大。
中环 Central (原名:遮打 Chater)
CEN
于1980年2月12日启用,为荃湾线在港岛在线行的终点站,
中环站在中环商业中心点,所以人流非常多。
MTR之今昔 ver1.0
Design by KC @KC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