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鐵線主要的興建原因,是為了舒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運輸壓力而建的。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同期發展的三個市鎮,是為將軍澳、馬鞍山及屯門,前兩者皆有鐵路計劃,
而屯門則未有,固為了屯門也得到一個穩定的集體運輸系統,西鐵線是不可不建的。
|
|
早在70年代,政府已開始計劃西北鐵路。而在80年代,政府開始研究有關定線,不過最後還是未有最後的定案。
直至90年代中期,因為屯門公路的一次重大交通意外,是次意外是因為山泥傾瀉而引至大石壓死市民,多方傳媒也報道該次事件,
政府在是次意外後,開始加快了研究西北鐵路的定線,最後選擇了從荃灣繞過元朗然後通過天水圍後再直入屯門,能服務多個區域。
1998年,政府正式批准了九廣鐵路公司興建西鐵線,但其興建只至天水圍,及後屯門區的居民在大力爭取下,九廣鐵路公司把定線延至屯門站,
即前新發輕鐵站及新發邨。而西鐵就在2003年12月20日通車。
此外,西鐵線的車站亦有不少創舉
|
全東南亞最大的鐵路車廠:八鄉車廠(佔地32.5頃) |
|
|
全球最深樁柱:朗屏站(129米) |
|
全港最長鐵路運輸隧道:大欖隧道(5.5公里) |
|
全港首兩個設在河道上的車站:屯門站、兆康站 |
|
全港最長的車站:天水圍站(460米) |
|
全港最長高架鐵路橋:屯門站至錦上路站(總長13.4公里) |
西鐵線車站一覽
以下是各站的簡介 :
屯門 Tuen Mun
TUM |
該站為上行終點站。附近為多個廣場及與輕鐵屯門站及河田站連接,
附近亦為多條巴士線及小巴線的中途或總站,固人流穩定。 |
兆康 Siu Hong
SIH |
該站與兆康輕鐵站交匯。兆康輕鐵站為最大的輕鐵中途站,因為該站可轉乘多條輕鐵線,
固此站人流極多。而西鐵站就可以充當接駁的角色,所以該站角色亦為重要。 |
天水圍 Tin Shui Wai
TIS |
雖然該站不是座落於天水圍的市中心,不過卻吸引不少居民乘搭,
該站的興建是特與輕鐵站配合,所以在轉乘方面更為容易。 |
朗屏 Long Ping
LOP |
該站的位置,在工廠區及一些住宅的附近,在繁忙時間會較為多人,
而該站是屯門區及元朗區當中,唯一一個不能與輕鐵站接駁的西鐵站。 |
|
該站與元朗輕鐵總站作交匯,並直接與新元朗中心連接,是唯一一個與廣場交匯的西鐵站。 |
錦上路 Kam Sheung Road
KSR |
附近為八鄉車廠及西鐵大樓所在地,而該站亦預備與北環線作交匯,
展望該站的角色亦為重要。 |
荃灣西 Tsuen Wan West
TWW |
該站主要服務荃灣西部的居民,不過初期的人流不多。
不過當西鐵推出多種優惠及接駁路線後,人流有回升。 |
美孚 Mei Foo
MEF |
該站與荃灣線交匯,不過並不是跨月台轉車站。雖然如此,不少人也在該站轉乘。 |
|
該站與東涌線直接交匯,是為跨月台轉車站。因為該站是一個與東涌線交匯的一個車站,
所以有不少的乘客在該站進行轉乘,人流極盛。 |
柯士甸 Austin
AUS |
該站為西鐵線的中途站,附近為荃灣線佐敦站及東涌線九龍站,及購物廣場圓方。 |
尖東 East Tsim Sha Tsui
ETS |
該站與荃灣線的尖沙咀站連接,所以有非常多的乘客在此此站轉乘。附近為多個廣場及博物館,
亦近星光大道,不少遊客也會經此站前往。 |
紅磡 Hung Hom
HUH |
該站為集體運輸中心及下行終點站,集直通車、通勤列車及機車的一個車站,故此車站的角色舉足輕重。
九龍南線通車後,西鐵線與東鐵線在該站可換乘,方便不少新界東、西的市民。
附近為紅磡體育館及香港理工大學,所以每逢有演唱會的日子,該站人流極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