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History Homepage Map History Train Download Special Site Master Links Site Map Line Introduction

東鐵線,前曾稱九廣鐵路(英段),是一條於香港最有歷史的一條鐵路。由九廣鐵路局負責管理。

興建的時候,建基於配合九廣鐵路(華段)及考慮未來的需要而興建,不過就是這樣就開始了香港鐵路界的歷史。

 

初期的九廣鐵路(英段)

最早期的九廣鐵路(英段)只有六個車站,分別為九龍總站(原址現為尖沙咀鐘樓)、油麻地站、
沙田站、大埔站(大埔滘站)、大埔墟旗站(原址現為鐵路博物館)及粉嶺站。

而當時的車站最少有兩個月台,只有九龍總站例外。在後,因為九廣鐵路(英段)的需求愈來愈大,

所以便開始加建一些車站,例如有1930年落成的上水站、1955年的馬料水站(現更名為大學站)等等。


太和站

隨後發展

1970年,鐵路沿線的地方被當時的政府開發為一些新市鎮,所以九廣鐵路(英段)在沿線需要再加建更多的車站應付,

不過在後,位於尖沙咀的九龍總站,因為預計不能應付未來的人流,所以於1975年,九龍總站搬往紅磡,而原址只保留鐘樓部分。

1976年,九廣鐵路局委託了一間顧問公司研究改良及擴展的可行性。

1978年1月,九廣鐵路局獲政府批准電氣化及現代化當時的列車與鐵路系統。
而現代化工程更加設架空電纜、雙軌化、興建新的畢架山隧道而取代不合時宜的舊畢架山隧道。

1982年至1983年,擴建工程及現代化工程陸續完成,而都城嘉幕列車正式取代柴油機車。

現代史

1990年初,政府計劃西北鐵路,由九廣鐵路公司負責興建。

1996年,九廣鐵路─英段正式易名為『九廣東鐵』,主要服務新界東部及九龍中部。

2004年10月24日,九廣東鐵再度把終點站改至尖沙咀(尖東站)。

 

車站一覽:

以下是各站的簡介:

紅磡 Hung Hom

HUH

該站為集體運輸中心及下行終點站,集直通車、通勤列車及機車的一個車站,故此車站的角色舉足輕重。

九龍南線通車後,西鐵線與東鐵線在該站可換乘,方便不少新界東、西的市民。

附近為紅磡體育館及香港理工大學,所以每逢有演唱會的日子,該站人流極盛。

旺角東 Mong Kok East

MKK

該站在旺角東部近新世紀廣場,對出為巴士總站、的士站及小巴站,

不少乘客也會在該站轉車。

九龍塘 Kowloon Tong

KOT

該站與觀塘線交匯,不少乘客也會在該站轉車。

每逢假期,不少人經此站前往過境車站,人流極盛。

附近為香港城市大學及又一城。

大圍 Tai Wai

TAW

該站與馬鞍山線交匯,所以也是一個頗為繁忙的車站。

該站離車公廟的距離比車公廟站還要近,

所以有不少人選擇在該站下車步行往車公廟站。

沙田 Sha Tin

SHT

附近有多個大型廣場及住宅,人流非常多。

而該站與廣場更連接起來,是為罕見。

火炭 Fo Tan

FOT

該站主要服務附近的工廠區及部分住宅,所以只有在繁忙時間有較多人。

馬場 Racecourse

RAC

該站只在賽馬日開放,平時並不會對外開放。

該站附近是香港中文大學,大學的學生必經之地。

而部分馬鞍山的居民,更會在此站下車轉乘巴士前往馬鞍山。

該站附近為鐵路博物館,而該站並不是大埔墟旗站的所在地,

而該站更會進行一連串的翻新工程。

該站主要服務附近多條屋苑,所以除了居民使用外,較少外人會使用此站。

附近是和合石,每逢重陽節及清明節,該站更需要實施人流管制。

附近有多個屋苑及商場。

這是一個非常多人使用的車站,不少過境乘客也會經此站前往落馬洲或羅湖站。

每逢假期也會出現人山人海的現象。

這是一個最受歡迎的過境車站,因為它在深圳的中心點,

不少乘客也會選擇此站過境。

這是一個為了舒緩羅湖站的人流而新開的過境車站,

此車站可接駁深圳4號線往返深圳各地。

Copyright © MTR之今昔 2007

MTR之今昔 ver1.0

Design by KC @KC PlacE